何继评杨毅达:关于灵魂“通道”与艺术“论坛” 所呈现的社会性转述
艺术家简介:杨毅达、70年代出生于湖南株洲,现居北京,先锋艺术家、网络红人。2007年开始关注国际当代艺术中心地标的宋庄;2012年开始年出任《宋庄艺术论坛》秘书长。杨毅达有惊人的天赋和远见,一直以来,他致力于中国本土的艺术发掘和推广,特别是宋庄艺术区“后宋庄”蓝图的描绘与推进,他是“后宋庄”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也是当代艺术潮流之后中国新艺术思潮的见证人与梳理者。不但如此,他通过心理学、哲学、市场对应等原理画出关于人、艺术、社会诸“通道”维系的线条,在他进行紧张对接、解构、孵化后构建了大的(新颖、实用、深刻﹑持续性)网络方式而受到艺术界追捧。把网络当成艺术行为记录生活的日常,把人们最常忽略的事实转变成历史事件——这是他在实验艺术中继装置、影像、综合材料、数码、观念之后的又一举措,他依据“数据与网络”的可读性并参与了精神思考创造出独特语言丰富了艺术的多元,用灵魂“通道”缔造未曾呈现的美学秩序,他的幻想因此变得意义非凡。杨毅达是继蔡国强之后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素材编织出了最新潮的艺术语境,他理所当然成为万众瞩目的艺术家新个案。
杨毅达:关于灵魂“通道”与艺术“论坛”所呈现的社会性转述
文:何继
一:联想是所有精神活动的特征
就形而上精神层面各种“通道”的挖掘和发现在当前整个艺术界明显地缺失,特别是人高度关注的心灵通道已在当下繁琐和消费性的现实中几乎消失殆尽,人与人之间渴望着相互沟通,关注﹑倾诉与被爱!要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精神活动保持亲密并毫无芥蒂,就必须要让“通道”进入精神旷野,只有在思维涨潮时达到均衡的情况下,人的神识才能像流水般松弛,畅所欲言,知行一致。它们在良性通道的互换中完成一个灵魂整体,人们态度的统一是产生“浩大能量”的前提条件。
关于通道有着不同的阐述,科学家认为,电磁波、光,以及电的速度每秒是30万公里,它们传播的过程中需要物质,物学中这种物质叫做物介。光在水中的速度是在真空时的3/4,而在玻璃中是2/3,爱因斯坦认为,光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变的,光速是无法超越的最高速度……当它们同时穿透过玻璃的时候,电的速度会遇上强大阻力几乎变成零,他们的内外被阻碍,最终使两个世界的互动被终止,可见在物介不同的情况下,通道可分不变通道和可变通道。
艺术家杨毅达就是凭借“人一定是在思想的流动而感应”这一通道打开我们日益屏蔽的心灵,他了解人性的孤独和脆弱,所以,首先把“通道”安置其中,使陌生的灵魂沟通,产生相同的态度,他谈的“通道”实质是哲学、诗歌里面讲的精神层面,并非是表象的某个组织,他建设的属于“精神与非精神”的系统,实际上杨毅达个人行为:——一个先锋艺术家大网络行为。康德认为:“艺术即可传递的快感” ,论坛只不过杨毅达思想的摆设和呈现,他的观念并非是像其它组织一样要有庞大的规模,但事实上他的效果要比其它巨大的规模的内在张力要来的迅猛、声势浩大得多,普通的组织先要有实体,“虚无”才作为奋斗的终极目标。而杨毅达则一反其道,一开始便建立“虚无”的精神内轴,继而再带动旋转中的局部,以致阳光照耀大地,雨露缤纷,致使局部成了更大的面积,他围绕当代艺术的生长蔓延出一条整齐可变幻、可触摸而烁烁可爱的通道。
“在建构一个理想的阶级如果没有现实只能算是生活的抽离与想象,杨毅达推出的《艺术论坛》正好支撑了这种奇特的构建使之理想充满生机并呼之欲出,在司空见惯的论坛背后凸现出新崛的想法,在新崛的思想里面描绘着陌生的途径……陌生的途径与新崛的想法相碰撞、激化、发酵……诞生出春天的花圃(艺术感染力衬托下的新生形式:先锋网络的艺术行为演绎),他是继蔡国强之后,利用最抽象的语言以及最常见的素材编织出最日常,最昂贵的艺术语境……
审美的疲劳与实用,注定许多艺术品流于形式和肤浅,经典作品毕竟少数,许多曾经抢走眼球并笼罩种种光环的架上绘画、装置、综合材料、观念等作品时过境迁不但材料耗尽,艺术家才情也被蒸发,最终还是无所用途,最后只能是无聊的、连装饰品都不及的废品,而杨毅达避免了这种后果带来的尴尬,接地气的做法使思想之藤蒂熟瓜落。“通道”为“人”本身与艺术组为;《艺术论坛》由学术系统和价值系统构成,论坛可由线上的微信进行,具为推广和传播分职业性和专场论坛。
二:“宋庄艺术论坛”就是艺术转述的第一语言
《宋庄艺术论坛》是杨毅达思想的外化
论坛由宋庄艺术家社会人士、艺术爱好者、企业家、媒体人士、策展人等共同发起的公益性,非盈利民间团体。
为了实证此方法的可持续性、深刻性和社会性,2015年在宋庄开展了《走进艺术家工作家》的活动,并邀请了批评家王小箭为学术主持,专场性论坛积累了艺术资源和学术文本;后者的职业性论坛更是跨界合作,纵横捭阖地经营,已具有社会性和广泛性,2011年起论坛与美术馆合作比如国内的项目有:首届雕塑双年展,新京派、中国意象表现主义等,……2014年提出﹕如何开启“后宋庄”时代;2015年启动“后宋庄”孵化﹢推广计划。在独立运营具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他依然树立了论坛的形象,品牌的意识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种合作概念也被艺术界的大伽们推崇并纷纷参与其中,艺术的路脉被激活。今年六月,杨毅达与她的《艺术论坛》被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高天明先生组织在东莞艺术馆关于《视觉史语境中的“汉字∕书写”》主题的邀请,用移挪方式把论坛再植广东。从转移到微信文本接受——社会参与――激活社会,再到整个社会建立“通道”,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二十多个省及外围城市建立论坛分点,北京是论坛的散发端。
艺术最廉价的就是艺术套在日常生活的皮夹中被漠视﹑被隐藏,被闭着眼睛行走的人大胆忽略,毫无疑问,《艺术论坛》是杨毅达的第一语言,是“通道”的外延和精神的幻化,是人与人在冬天取暖的温水,他潜伏在北京宋庄多年之久,看好的就是北京是世界网络输纽,是国际当代艺术中心的重要地标,更是他论坛和个人梦想的散发端,是他个人先锋艺术的“练丹房”。也是他与其它城市灵魂对接的中心。使值得欣喜的是,他以卓越的才气和知感力,大胆提出了“后宋庄”文化运动的思潮,他用奠基者的眼光从“通道”释放出关怀――从个人到集体,从北京介入到全球性艺术潮流的设想,他以一己之力在本土文化的荆棘丛中沥行,他如闪电般行动使意识洪流在艺术史的长河中翻腾地更加汹涌。
艺术既不完全是西方价值体系,也不是唯东方思想。如何使民族文化同国际文化的融合,是杨毅达的主旨,“后宋庄”立足宋庄又不囿于地方艺术观念带来的束缚和隔阂,他是一个事物与自然的冥想者,他的努力让论坛的整个系统性构建日臻完善,他深信,预定中论坛与社会的合作也将会水道渠成。
三:宋庄模式将预言中国艺术以后的方向
“后宋庄概念”与“85新潮”最根本的不同上很大程度上消解批判主义,文化的对立与矛盾在新的时期慢慢淡化。
从时间的意义而言,“85新潮”既是中国“新启蒙时代”的产物,又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内容,而要了解这运动产生的历史依据应该了解其中背景,“85新潮”的主题词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产生的批判性的价值主体。“后宋庄”的崛起以宋庄为根,实际上又是放眼未来,融合,梳理各种当下发生的艺术流派最后形一种新点的思潮主导艺术路线的发展,“后宋庄”拒绝西方近现代美术思潮来主导中国的学术界,也反对传统的绝对性,它是拥抱本土而立足这个时代,在此刻艺术环境和感知中诞生的一种新时代审美方式。杨毅达早认识到中国近代艺术史的严重弊端,过去中国最大的文化现象是拿来主义,其初衷是未来改善中国艺术的当代性的滞后,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种拿来主义和工具化时代的来临,让我们思想产生了依赖性,同时也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中国整个哲学界、文化、艺术界处于一种彷徨无序状态,我们呼唤的是全部人格和大师时代的到来。艺术家王轶琼说:“自2015年起,中国当代艺术进入集体死亡期,含作品死亡、观念死亡、思想死亡和身体死亡……”,“通道”的出现,意味着突破当代艺术的窘境及瓶颈已不再是难题!在批判中前行的艺术家必定有自己大的精神归宿,宋庄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和象征,也暗示着八十年代曾经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一批先锋艺术家与第二代艺术新生力量面临风起云涌与转体重构的关键时刻如何交接﹖经过二十年大的沉淀和积累,一束火焰将再次燃烧成滚烫的火海……
当代的哲学家阿恩海姆曾说:“视觉艺术永远不是对于现实的和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融入了自身体验的对现实的加以升华一种创造性的把握,它把握到大的艺术元素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锐敏性的、美的,且是有生命意义的”。的确,自《艺术论坛》创办的那一刻,杨毅达肩负社会与美之间不同的文化表述,他努力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理解和见地。“大合作”成为一个艰巨的使命,也成为积极推进艺术多元与繁荣的实践者,每期论坛的内容、讨论、文本,皆受到艺术家、画廊主﹑藏家和批评家、策展人等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在富有希翼与青春背负中,他立体了自己。
杨毅达以最大的真诚对事业报之以微笑,在夏季来临他给我们带来浓浓的盛意,使我们尽饮其中,他正面,客观地刻画了“大宋庄”的梦想与前景,勾勒着以艺术为名全球战略的画面,并交织出有影像、会议、行为、思想、网络并存“杂烩”的艺术景象。他将展现的是生命的底色与所有理性世界塑造后的感性空间,他默默地奉献,赠予我们因“通道”带来意外的惊喜和神秘的体验。
朝霞升起……杨毅达还在独自散步
他突然抓起天空像飞鸟般急速的闪电
抛向,眠睡中的湖
(水纹中有声像与网络低鸣
也有星空无声落入长袖)
月光下,闪电的碎片喂养着神秘的游鱼
水草,还有湖岸容光焕发的盐
晴空万里白日依山
这是神谕的杰作
也是他举手之劳
―――――《赠杨毅达》
2015.4.15于北京
何继简介:
何继,70年代出生于福建上杭,现居北京,主要从事诗歌写作和艺术创作,近年来转向文学、艺术批评,他的文风的奇掘、突兀和包罗万象,形成了自身的语言量器,他常在写作中加进诗歌、小说以及寓言故事的结构和意象,更加使文章显得丰沛、离奇常让人感到荒谬和玄幽。他认为他所构建的文字现实都是预见未来的途径……因此,何继的写作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