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宋庄"时代艺术推广+孵化计划----滕亚红
一:推广主旨思想:
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问题不是生存问题,而是方向问题。在未来的十年,谁是中国艺术的新燃点?什么样的艺术家又有能力将中国艺术推向世界艺术的沸点?而宋庄已经具备了这种土壤,"后宋庄"时代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二:宋庄艺术论坛"愿景":
为改变而来,推广"后宋庄",实现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
三:主题:"后宋庄"时代艺术家孵化+推广要求:
凡参与此推广方案的艺术家,首先要成为宋庄艺术论坛的会员:
1 :艺术家以无性别、国籍、画种、无年龄之分别,只要符合条件者均可报名参与,作品一经初选通过,首先由宋庄艺术论坛和合作的媒体和机构共同推荐,并对艺术家进行宣传推广;
2 :作品必须有系统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3:艺术家得具有一定的学养和人生价值观;
报名邮箱bysz2011@163.com
在首批推广的艺术家中,我们更注重的是:"技术+艺术+思想"。
艺术家 创作思路
我喜欢画近距离或微观的植物,创作中我幻想着人在这微观的植物中一丝不挂的景象,那是一种原生态的感觉,这就使我创作了梦系列。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梦可以实现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我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来描绘我的梦系列,因为我希望我的梦能够实实在在的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愿我的梦能实现更多美好的画面。
在这花花世界里,花美,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它塑造的果实菜籽同我们一些艺术家的生活处境也是一样的 --它们往往被埋没了。
我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菜籽,每个角度给我带来不同的视觉张力--它是美的。于是我尝试用各种颜色去描绘它不同的角度,使其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时机一到,那些个菜籽有的从中挣脱出来,像蒲公英一样播撒着自己的种子。它们如四季更替一样,反反复复从不厌倦。
生命之源,大地之根系列的写生作品源自我今年三月份在成都的触摸乡愁"回望桃花源"写生活动展的一次写生得来的感觉。一来到写生目的地我就在思考和寻找一种不一样的视觉角度,当我看到各位老师以及一部分青年艺术家他们在这片桃花林里抬头观看远方的景色时,我低头了。于是我找到了我的目标。当我来到北京,看到北京的树时让我有一种抑制不住很奇特的感觉,。我观察北京的树枝它在没有树叶的时候它与天空明显的对比让树枝的线条很分明,它在天空中穿插成各种很美的画面。旅行的一路上我看到北京郊外种植着一片一片高高的白杨树,有柿子树,桃树以及杏子等,这让我的心情更加的喜悦,我爱大自然。来到上苑,上苑周围的景色呼唤着我,对于在成都写生未尽兴的我一种冲动的欲望更加的强烈。待材料购买齐全后,我抑制不住的心跳跃出来开始了一段写生的路程。我依旧低头看着眼前犹如枯木又逢春的大树,大树扎根大地在被人们挖过后树根暴露所呈现的景象吸引着我。进而出现了《生命之源,大地之根》这一系列作品。
艺术家简历
2010年 生活居住于成都
2015年 入住北京上苑艺术馆(2015国际创作计划)
2015年 中国意象油画研究会(会员)
2015年 中国当代女子画会(会员)
个展
2015年 北京上苑艺术馆"生命之源-根相"个展
群展
2009年4月20因参加学院"巴蜀笑星"速写大赛获学院最高奖项特等奖。
2009年12因参加学院第二届创意设计大赛获最佳素描第二名。
2009年12因参加学院第二届创意设计大赛最佳油画第二名。
2011年 成都"新锐80#90" 群展
2012年 成都当代艺术群展"开仓纳粮" 群展
2013年 成都"意境龙泉" 邀请展
2013年 成都"和光·青年对话" 邀请展
2014年 成都"回望桃花源" 邀请展
2014年 成都"意境龙泉 Ⅱ" 邀请展
2014年 昆明蓝谷创意基地"艺系鲁甸-昆明艺术家公益义卖活动" 公益展
2014年 北京"致敬--青春"全国青年精英艺术家特展 邀请展
2014年 成都"以小见大" 邀请展
2014年 成都"超越的力量" 邀请展
2015年 成都"棱角--四人联展"
2015年 成都"回望桃花源Ⅱ" 邀请展
2015年 北京上苑艺术馆"亮相" 入馆展
2015年 成都"意境龙泉 Ⅲ" 邀请展
2015年 北京"第三届V时代青年艺术展" 邀请展
2015年 北京上苑艺术馆"身份的丢失"行为艺术四人展
2015年 北京"休闲中的记忆"三人展
2015年 无锡"2015年中国优秀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2015年 北京上苑艺术馆2015"国际创作计划"年展
2015年 上海第二届中美有些艺术作品展"左西右東"
2015年 苏州肯达美术馆"心肯意达"2015全国新锐艺术展
2016年 成都艺家国际画廊"艺术蜥蜴-嘉年"提名展
2016年 北京上上艺术国际"第二届中国当代女子画会全国邀请展"
2016年 成都第三届国际写生展"创想桃花源"
2016年 北京全国美院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16年 北京物资学院"运河梦·青春梦"宋庄青年艺术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宋庄"时代艺术推广+孵化计划:
第一位艺术家:滕亚红《生命之晨系列》
战略合作机构:上上国际美术馆、陶行知教育基金
合作机构:北京当代艺术馆、北京梅地亚艺术中心、1503艺术园区、北京文创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艺术数据网、艺象丝巾、北京105艺术沙龙
合作媒体:艺美中国网 中国美术家网 中国文化艺术网 中国美术 竞友艺术网 指尖上的宋庄 宋庄365网 火凤凰网 圣美艺术网。。。。。。期待合作正在进行中。。。。。。期待您的参与
合作机构:艺美中国网 (同时也期待更多机构加盟)
对生命的思考是最美的艺术
-----写于滕亚红“生命之源之晨”系列作品
人类对于生命的探索似乎永远没有停止过,最经典的莫过于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种哲人般的思考,给艺术注入了宗教般的神圣;思考是动力的源泉,思考也是美的享受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思维以及审美观念的转变,艺术也开始从原来的宏大叙事,转而开始进入个体的微观世界的思考;
艺术的思维总是和哲学、科学紧密联系的,在不断向前推进的时候并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在哲学上如黑格尔的宏大叙事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而在科学上,也在将原本的物质进行物理细分;如分子、原子、质子、核子等等……宏观是人类未来的方向,微观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在通过这些细分之后而达到回归本我,探讨宇宙本源、生命本源;在这种大思潮的背景下,也有很多艺术家开始更关注于生命的个体,思索人的价值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等;艺术家滕亚红便是其中一位,她以女人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来进行观察和思考,用善于发现与沟通的眼睛去寻找美;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说明了每一个个体既是与世界融为一个整体,同时也保持着一个个体的独立性,这个个体的独立性存在于我们眼睛所看不到的地方,但不能阻止我们用心灵去体悟,去冥想;热爱生活,热爱观察与思考的滕亚红在这方面似乎充满了灵性;下面我们看看她自己的一段对土豆的观察与描述;我工作室内一盆不起眼的土豆就在此时默默的生根发芽,静静的生长着。它成为工作室内的另一道风景点纳入我眼球,随着根越来越多,芽越长越高,这盆繁茂的土豆生根发芽的景象让我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给我无尽的幻想,想象着当所有的根把整个土豆包围在一起相互缠绕的景象,而此时我只想者根带给我无限的激动,已无暇顾及它的芽了……
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眼睛所观察和她内心的情趣所在。其作品:“菜籽系列”和“生命之源之晨系列”等等;都是这种从原本的宏观叙事转而进入这种微观叙事情节之中。罗丹说这个世界并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艺术家滕亚红就有这样一双眼睛,透过她的眼睛,在给我们打开另一扇门的时候,也让我们学会了去思考,去探索,那里不但有美,而且还隐藏着对生命之源探索的秘密。
杨毅达 2016-4-16晨于北京宋庄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