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关键词: 火凤凰网 艺术家博客 原创 火凤凰文学,火凤凰诗刊
kesioncms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火凤凰艺术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浏览文章

中国画的历史与创新

2015-12-25 11:18:45 本站原创 陈伟元 【字体:   点击数:

      中国画从古老的岩画,线条装饰花纹开始,到先秦两汉时期的线描勾勒“存形”,魏晋南北朝时期具体景物的细致刻画“状物”,到景物动态细节包括人物动作神情特别是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刻画,把中国画带入一个真实“再现”的时代,以五代两宋时期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都走向了一个写实的高潮或者高峰时期。
      文人业余画家的广泛参与和理论话语权的掌握,使得中国画在两宋时期完全受到文人雅士特别是身为国家公职和特权阶层的文人指引和诱导。
      中国画在两宋时期开始从追求绘画技术技巧和注重情感思想意识的表达,逐步偏向于后者。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绘画创作对于文人阶层来说,更多的是业余爱好,业余创作,其技法水平和技巧熟练掌握程度,自然与职业画家的民间画家和画院画家无法相提并论,难于望其项背。但是文人阶层特殊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地位,使其在中国画的理论上和话语权上掌握了极大的主动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文人骚客的关于绘画理论的断章取义的理解:比如苏轼,其实苏轼从来未轻视绘画中对“形”的刻画,他的文章本意是:好的绘画作品,不仅有形似,刻画细致,还要有神的刻画和追求。对于人物,不仅是追求人物外形的准确,也要有人物动态神情眼神甚至精神状态的刻画,个人自然突出特征的表现;花鸟画不仅刻画出花鸟的外形,更重要的要善于剪裁提炼出动人的生活场景和景物动态或者状态;山水画不是单纯的景物再现,而是注意环境氛围所营造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格调。否则绘画只会变成单纯的自然写实,缺少了艺术的魅力和文化思想的内涵。后世的文人艺术家往往只会断章取义,借着文化名人的身份地位和权威打击职业画家,借以凸显个人文化品位和艺术格调。从两宋以后,中国画在写实主义方向一直处于被文人阶层的水墨画,写意画等为主的文人画所排挤打压,逐渐退如非主流位置,在文化艺术的赏鉴评价上,文人知识分子阶层不断贬低中国绘画里以职业画家为创作主体的写实主义风格的艺术价值。因为文人阶层特殊的身份地位,对社会资源的把握,对于文化艺术理论工具的把握,在绘画理论上占尽优势和先机,使得中国绘画在元明清阶段形成了一个以文人画为主导,以写意水墨为主的阶段。写实主义的工笔画也好,注重色彩的丹青绘事也好,包括所谓写生的人物花鸟也好,都处于了一个缓慢发展的停滞压抑期。
      清末西方文化艺术的引进或者潮涌,冲击了原本已经处于即将被摧枯拉朽的中国文化,包括中国绘画,自然对中国文人画产生了深远甚至颠覆性的影响。研究中国绘画艺术,以西方文艺眼光和心态被推崇备至的五代两宋绘画,在绘画艺术的写实主义风格上,更容易为西方艺术界所接受。而文人雅士阶层的文人画,水墨写意相对来说,对于缺少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思想背景的老外来说,可以说是很难理解的,甚至是抽象的。
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注重个人情感的宣泄,注重个人思想意识的表达,比如徐谓的大写意,八大的花鸟,这也是艺术本身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原因之一,但是过于追求情感思想的自我表达,而完全忽略了绘画艺术本身的基础技法技巧,这也使得中国画走向了晦涩难懂,过于哲理性思想性,抽象性,脱离了艺术的群众基础,把绘画艺术逐步成为文人阶层品味的标志和文人雅士的艺术修养的文化标签,“琴棋书画”成为文人雅士的生活内容,成为自己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标志,成为个人生活的情趣性消遣内容,这就使得艺术走向小群体小阶层小范围甚至个人主义的极端倾向。特别是绘画与文学诗词歌赋,书法等结合,起初可以算是不错的艺术创新和尝试,但是如果把本来属于绘画的艺术过于文学化,诗意化,含蓄化,甚至景物造型的线条随意书写自由化,凡事走向极端都是物极必反,中国画也是如此,成为依靠毛笔宣纸随意涂抹的另类发泄或者笔墨游戏。中国画与中国文字文化诗词歌赋等文学,书法的结合,可以说在文人知识分子的手里,经过几百年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倾向,不只是说发到了一个死胡洞,确切说是真的面临着一种紧迫的创新和突破。
      艺术要与时代文化,与时代背景,与时代的艺术偏好等相呼应,还是与时代相结合,相呼应,否则就不会有好的艺术。沙漠会长仙人掌,南方水田可以种水稻,北方农田种小麦等旱季作物,首先都是有一个大的地理气候环境,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也是如此,完全脱离时代的艺术,自然难以存活。抱着老祖先的东西一成不变,不死才怪,交通发达的时代,没有哪个傻逼,为了办事出差,不坐自己最适宜的交通工具,而是自己选择步行伸或者骑马,骑驴,坐牛车去另外一个地方。当然你是为了特殊体验也许可以,不是为了其他事情。搁着现代的美食你不去食用而用深山老林里体验采集渔猎的生活,那你不是不可以,而是你脱离时代,脱离了这个社会,不管你的结果如何,你已经不属于这个社会了,自然对于这个社会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们创作绘画艺术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个人宣泄,思想意识的表达,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感受体会理解自己的作品及其内涵。所以艺术品接地气,有更多的人群去接受才会是经典的时代艺术,代表民族或者世界的现代当代艺术。
       中国画的发展,无论是先秦汉魏两晋南北朝也好,唐宋元明清也好;不管是职业画工,画院画家,还是文人业余创作团体,都是中国绘画的一部分,都为中国画的发展创新贡献了一份自己的热力,也各自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各种有益的贡献和尝试,如何去认识,去理解,去继承,在时代的背景下再去创新,再去突破,就是中国画家集体的责任和使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技法和绘画理论作为基础,就无法进行绘画;没有对绘画历史和艺术的认识,理解与继承,就无法进行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没有结合时代文化背景的绘画,即使再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是过期的,成为历史遗迹的遗物而已。就像我们很多画家画着古人视野下的山水,不仅没有艺术的气息,很多时候感觉是抱残守缺,生搬硬套,邯郸学步的丑陋与可笑。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所以艺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顾恺之绘画再好,人物也比不上现代的工笔,五代宋元山水再好,也比不上现代摄影艺术和电脑科技。其背后不仅是因为文化历史背景,也有时代发展和科技变化带来的社会欣赏品味的改变。尽管中国人再推崇古人,推崇古代先贤,推崇远古时代,其实如果是一个远离自己生活时代的文化也好,历史时代也好,最终只会是一个历史的理想的梦境,没有人真的会倒退到三皇五帝时代,宋元时代,明清时代。只能作为个人对于现实的参照对比,偶尔意淫一下生活在这个时代可能带来的乐趣,真的要去那个时代,估计就是一个傻逼,到了那个时代,你的新鲜感和好奇的乐趣很快甚至立马就会消失。 
      艺术毕竟是一种情感思想宣泄表达的媒介,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认识,也可以让别人借助你的艺术手段-绘画的技法水平技巧等可以理解感受你的认识情感思想,这才会是艺术。如果你的作品埋在地下五千年后才会有人认识理解,那就不是艺术,那是考古发掘,那是历史文物,你也就活在自己孤独寂寞的个人世界里,何况即使是自闭症儿童的作品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读出个人情感思想。
      艺术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社会,离不开自己生活的民族国家,离不开自己生存生活的文化背景,在自己时代的背景下表达自己特有的个人的情感思想认识的角度视野体会,艺术才会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独创性,不可复制性,这也是艺术本身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文化是艺术的根基,艺术是有传承,有文化和人文背景,当然也有个人特殊视野和感受。艺术的文化背景,其反映的是个人的思想哲学,有自己的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地理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因为你是活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与时代环境相呼吸,才会有自我感受思想情感的人。理解了艺术的内涵与发展,如何进行艺术创新与创作,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自己的绘画技法和思想情感了。艺术的道与器,器与术,就是一个创作创新的过程。“道”就是自己作品的内涵思想,认识情感,借助何种东西去表达,就是对于“器”的选择;我口渴,可以喝水,喝饮料,喝牛奶,吃水果;目的清晰了,可以选择不同的解决手段,这是对于“道与器”的衡量以及对于“器”的选择;确定“器”以后,还有“术”的选择。口渴了选择喝水以后,就要考虑如何获得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桶装,瓶装,冰镇,常温等等,这是具体实施方法的不同。
      艺术创作也是如此,生活里有了感受,有了感觉,有了认识,有了自己的情感宣泄,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表达,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绘画来说,就是要选定合适的题材,用合适的题材表达合适的内容和思想,就想写文章,说明文可以使用说明解释的文字,散文诗可以使用抒情写景记叙的文字,记叙文适合使用描述记录的文字,议论文适合使用辩论解析分析的文字。体裁的不同意味着文字的区别。情感思想表达借助的对象不同,借助对象的表现方法也有区别,自然绘画作品的结构,布局,主次,虚实,远近,明暗等都会有很大区别,也就涉及到不同的技法技巧等术的层面。绘画的题材和内容决定了绘画需要不同的技法技巧色彩等。就如写文章,文要对题,不能文不对题,当然文章还要内容清晰流畅,言语表达完整合理恰当等。艺术创作也是如此!
      我们从中国绘画史,一直扯到绘画艺术的创作,无非在一点上想说明,艺术是一种不断传承发展的个性化非语言性自我表达的情感宣泄手段和思想交流手段。艺术作品的内涵就是情感思想意识,内容就是绘画的题材及具体景物;艺术表现的具体形式就是一幅幅作品。艺术不需要神秘化,不需要贵族化,更不需要模糊化,艺术走向社会,文化思想内涵和艺术本身形式内容都是一样重要。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s
进入论坛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