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关键词: 火凤凰网 原创 艺术家博客 火凤凰文学,火凤凰诗刊
kesioncms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火凤凰艺术网/火凤凰网 >> 文学作品 >> 评论 >> 浏览文章

赵永争的书法艺术——书有“道” 墨含“情”

2016-5-23 14:34:31 本站原创 文/刘子默 【字体:   点击数: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生命现象,它表现的是一种既具象又抽象的生命图腾。当艺术家窥破了一些为常人不知的秘密时,他也就发现了自己的神明。这时,他开始为这个秘密而工作,开始崇敬自己的神明:琐碎到特殊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巨大到文化和历史,乃至整个宇宙。赵永争成为书法家,就是基于这个意义。

    西方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曾表示过这样的态度:比较起来,艺术家比之艺术作品更为重要。我想,他的这句话的本意是在讲,创作主体是艺术主体的“造物主”,因而重要。实际上,西方人或中国人都不会只重人或艺术,因为两者的关系是那么密切相关。不过我确信一点:艺术家是否在本质上够得上“艺术”,是一个人艺术优劣高低的根本所在。显然,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并不是都能认清楚自己。以为临过几年的碑帖或者入选过几次展览就可以称为“书法家”,其实,这与真正的艺术创造相去不啻霄壤。对于这一点,我不能不对赵永争先生抱有敬意!

翻开赵永争的作品集,让人看到一种生命意识。在他的书法作品里,不论是带有王羲之、米芾及王铎等用笔意味的作品,还是融篆书、隶书意味的作品,也不论是盈尺大字,还是蝇头小楷,我们似乎都能窥见作者那颗不安的灵魂。由于传统的包袱过于沉重和当代生活的浮燥性,人们的神经开始变得麻木,许多书法家已经失去或无法顾及来自生命自身的冲动。换句话说,当今众多的书法作品并不是真正由书法家生命的灵性迸发出来的。而真正的作为艺术的书法,不是无聊情绪的堆积物,也不是早已逝去的情感的残存物。它来自流动着的生命体的呼唤,是生命的一次性完成。故而,我们在赵永争的书法作品中能体会到一颗大灵魂大起大落的律动;或笑傲江湖、或抢天哭地、或忧郁沉思……真正的书法家不拿昔日的荣耀来掩饰现实的空虚,赵永争深深懂得艺术创作的不可逆性,懂得《周易》那句千古名言的涵义“生生谓之易。”

我与赵永争相交,是先识作品而后认人的。印象之中,他是位敦厚、率真,而又坦荡荡的中原汉子,也是一位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感特立独行的人。他不惧贫困,但又不安于贫困;喜欢寂寞之道,但又不安于寂寞之境遇。他善交朋友,谈论艺术人生,游戏世间百态,深谙中庸之道,于是,做起事情来总能很好把握尺度,恰到好处。他也是以此为本,追求自己的艺术信念的。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孔老夫子在两千年前就把中国的艺术放置在了一个至高点。他要求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学识、阅历与德行。因此,我们讲,作为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写写字,它是一个立体的表现形式。具有“德、识、技”三个支撑点。德即书家之德行、道德、品德。识即书家之学问、知识和修养。技即书写之技能,就是书写。此三者缺一不可,无技则无书,无识、无德则无品。书家必是学者,学者并非是书法家。书法家最后是学会做人,最后拼的人的思想,拼的人道德,这个道德不仅仅是做一个好人,而是一个大德,这个大德指的是我们讲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顺道,就是顺天应地之精神。赵永争的书法注重情感与易趣的表达,在传统传承的基础上求突破,在突破中求创新,他做到了这点!

   前几天,为了给赵永争先生写这篇评论,我认真看了为本次作品集准备的书作,以斗方为准,真草隶篆,书体多样,注重画面的构成关系,这种构成分为两层涵义:一是指构成画面的主题内容,即文辞;二是构成画面的视觉语言关系,即书写形式。在这些作品当中,文辞内容多以“道义”为主,以单字点明其主旨,又以小字诠释其核心思想,传达出其内在意蕴;其笔墨书写形式,注重与内容形式的契合,注意黑白灰与点线面的视觉感受,从传递出另一种和内容相似的视觉心理意蕴,“辞情”与“声情”并茂,所以,观其作品,时有“沉稳平和”之意味,时有“兴奋激情”之感受。这些作品中,有墨趣、有笔致、有书质、有画志、有古意、有新情,俨然是一番新貌。我想这些都是与其几十年的辛苦钻研和磨练的结果,这使得他的书法不但具有扎实深厚的传统功力而且能博取众长,融汇创新。

书法家要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就必须经过严密、艰苦的思考过程。而每一种艺术品的创作成就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书家的修养、表现手法及对艺术创作的主宰能力。艺术修养是浩瀚无边的,艺术的变现手法也是多彩多姿和变化多端的,赵永争的书法艺术就是融汇文学、音乐、绘画、诗词、碑帖等艺术为一体,使其通过艺术实践得到理性的梳理和升华。他的书写形式,时而严谨端庄,时而秀美新奇,线条刚柔相济,时而拙朴,时而流畅,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对时代审美取向的准确把握。他的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志向和意趣,且表现了书家的修养和气质。博得了同行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同。

书法艺术是我国最具民族性的艺术,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赵永争有志于为其传承与发展而努力实践,他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书法艺术中去。书艺有“道”, 墨韵含“情”,这就是赵永争的书法!

 

 赵永争的书法艺术——书有“道” 墨含“情”

 

赵永争,笔名文翎,又名泉清,字甬正,别署四雅斋主人,1962年出生于河南西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家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联盟会副主席,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副社长,山西华青集团艺术顾问、北京中山公园皇园艺术馆执行馆长、华影会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宋庄书画网艺术总监。曾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清华美院等地多次学习研修。现居北京。

    作品曾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四届正书展、五届篆刻展、二届隶书展、“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小榄杯”、“三晋杯”等书展,以及西泠印社主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大展、标准草书学社主办的中外草书展、中国楹联学会主办的首届自撰联书法展、《红旗》杂志社主办的‘八荣八耻’中国书法名人墨迹邀请展、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马书法交流展、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书画精英赴日展等。

 

    曾获团中央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特等奖、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04年中央电视台书画展铜奖、共和国六十华诞全国书画大展特等奖、第八届当代书画家邀请展特等奖、第六届黄山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特等奖、第二届诗书画印四绝奖大赛金奖、第二届汝官瓷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梦圆世界杯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金奖、中华米芾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中国芮城首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展百佳奖等

 

    作品及传略入编《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集》、《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中国硬笔书法精英大典》、《中国书画家志》、《中国书法全集》、《中国楹联年鉴》、《当代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辞典》、《中华名人格言》、《共和国名家诗词格言》、《中华赵氏通鉴》等典籍。

    被专业艺术单位授予“百杰中国艺术家、“中国当代十大优秀书法家”、“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出版有《赵永争书法集》、《赵永争书法展作品集》、《当代名家名作精选—赵永争作品集》,《大道翰墨周口书法名家作品集赵永争卷》、《赵永争书法雅联集粹》、《赵永争书法斗方集粹》等。

    书法作品曾被中国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外交部、马来西亚十邑博物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名人纪念馆及党政军领导人和中外名人收藏,部分作品刻石。

 

赵永争的书法艺术——书有“道” 墨含“情”

 

赵永争的书法艺术——书有“道” 墨含“情”

 

赵永争的书法艺术——书有“道” 墨含“情”

 

赵永争的书法艺术——书有“道” 墨含“情”

 

赵永争的书法艺术——书有“道” 墨含“情”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s
进入论坛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