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关键词: 原创 火凤凰网 艺术家博客 火凤凰文学,火凤凰诗刊
kesioncms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火凤凰艺术网/火凤凰网 >> 文学作品 >> 评论 >> 浏览文章

天机自动 神釆为尚一一读王光明人物画有感

2016-12-22 11:02:05 本站原创 张明 【字体:   点击数:

引子:看了光明人物画展,意象之美流于言表。可以说:画中有画,画中有诗,画外有象,象外有意,意外生情,情外生境,境中生趣,趣中生道,道法自然。用一句话概括:“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天机自动,神釆为尚。

天机自动 神釆为尚一一读王光明人物画有感
        总观光明大作,道、技、器统合,境象浑元,涵盖阴阳之理,诗画互补,诗性生发。其中,无不透出浓浓的人文精神和深邃的儒、释、道系统思维。下面我从儒道释三个方面,对光明先生的绘画作一个走马观花式的粗浅表述。
一、儒家思想在光明绘画里的反映。
1、光明先生的画风、画技、画理,深深浸淫了儒家的入世思想。显著的一点就是:“成教化,助人伦”。光明绘画的取材是有历史成因和历史厚重感的,它是生活的,是有思想的。许多题材,反映了画家本人感召天下大善,张扬人伦情怀和人本主义精神。也是儒家倡导的“依于德,据于仁,游于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集“天人合一”、“艺道并趋”的价值取向。
2、光明以敬畏之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中国文化及古代绘画理论进行深入的精研和正确的解读。在光明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出规入矩”的“中和之技”,其表现为“中和之美”。光明先生在绘画创作中,恰当地把握了“形似”和“神似”的尺度。画风如“清风出岫,明月入怀”,“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一方面,他绘画的继承部分,准确把握住了道、技、器合一的“度”,也就是南齐谢赫论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传移摹写,经营位置,随类赋彩。”同时把人物放在形而上的造境中,画中有物,画中有景,画中有情,乃至情景交融。光明的人物绘画突出了人文的“意象”特质。齐白石借用古人中国画的写意理论曾说过:“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中国文人画注重写意性,注重书写性和绘画性。中国画注重“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的精神往来,这是中华文化的根性特质。中国绘画注重用主观心照去观照客观事物表里。这种主观观照意识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生活,而是突出人文的主观性。在作画挥运中,主观能动性让“自然”随心而变。“情动行言,取会风骚之意。”让自然为人格精神服务,格物载道,遗形重神,突现“形而上”的妙造。
3、中国画道、技、器是整体合一的系统论。三者不可分隔。它不单纯讲技,不单纯讲形,不单纯讲文脉。中国画讲绚烂至极,复归平淡,讲简约美,因此,古人把大千世界,天地之变,浓缩在线性之中,中国画的线条是:繁华削尽,返虚入浑,高度凝炼后的物化之器。

二、光明绘画里充盈着道家哲学的经营。
1、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光明绘画里注重风骨神韵,不拘于对客观形和像的刻画。中国画讲简约至极便充实。中国画更讲诗性,诗意,诗境和情境。所以光明作品的象为空灵的象,意是道玄的意。以大巧不雕的形式传递一种形而上的大美境界。
2、光明绘画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有两层意思,一是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二是艺术是朴素的自然表现,这个自然就是:不造作,不雕饰,不故能玄虚,不装腔作势。艺术自然是建立在,过滤自然,提炼自然,参悟大道,道熟于心,心无旁骛的自然流露,是原汁原味的个性特质的真善美的反映。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个体体验。因此,我看光明绘画有五度:整体自然和谐度、线性质量和构成布局的高难度、表现力的力度、烂熟于心的速度、胸藏万卷的境象高度。
所以道家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们用这些理论,去观照作者作品的时候,有理有据有节地去品味,这样,才能把住作者与作品的脉搏,乃至产生共鸣。从光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为什么画面简练,为什么釆用同极色和单色去创作。从光明极简洗炼的笔法,冲淡的笔墨,线性的质量等,都反映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深刻体悟,对中华文化精髓的深度把控。


三、光明绘画里的佛禅之境。
中国画最显著的特点是讲“化境”,注重心灵修炼。中国画特质之一是:下笔见修为,下笔显性灵。要谙通中国画的道,需要长期、全面、入定式的修炼。中国画没有速成法,也不是靠摹像,更不是图解式的事物和人文。需要道、技、器的总体互动修炼。要成为大家,需要勤学苦练,全面兼修,直到物神达到“天人合一”的化境,一般需要30几年以上,这一点,是区别西画的最大的硬性条件之一。中国画的修炼必须达到人书俱老程度。


张明先生接受记者采访,谈论王光明写意人物画艺术

中国画充满着旺盛的动态美和静态美。静态中蕴含着无限的动态生机,动态中又饱含着“坐忘”、“忘机”、“入定”的般若大智慧,所以说,中国画中的密处和空白处都是有生命力的。晖南田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就是禅境。南北朝善慧大师对禅境也有精彩的描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在向前。”“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禅境。悟禅,即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也是:“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光明人物画中,有体悟禅境之妙,窥一斑可见全貌,其中厚重的意蕴需要静下来细细品悟。


总结:儒释道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三大精神支柱,她指导人文前行,引导艺术创造。早在两千年前派生的儒释道文化,使中华艺术思潮超前于世界艺坛,未来必将指导世界艺术前行。今天,从光明先生的人物作品展中,足以表明了儒释道文化的张力和全情生命投入艺术创作的大写人文品格。流连在展会上,我为一幅幅呕心沥血的精品而拍案惊奇。最后请允许我用古人对艺术的感叹,来总结光明先生的心力之佳构:“釆釆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这是阴柔美的描述,下面是阳刚美的描述:“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妙造自然,杳霭流觞。悠悠太古,德道为王!”祝光明先生艺术之路,前程似锦,创作丰硕!


       天机自动 神釆为尚一一读王光明人物画有感                    

张明
笔名晋隅,法名子源居士。祖籍山东济南,现居北京。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2016年4月在甘泉禅寺皈依。2016年5月在元禅学院皈依,师从伍灯法师。当代实力派书画家,美术评论家,诗人,词人,国际策展人。任国际中国书画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大家艺术馆馆长、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1988年书法论文《书法美感断想》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书学研讨会》,书法论文《论书法与音乐的移情》在全国青年书法研讨会上获金奖,并刊于国内外多种杂志,多篇论文在多种书籍发表;
1987年篆书书法作品获全国书法大赛金奖;1987年书法论文入选《全国青年书学理论研讨会》;
1993年主编《国际现代书法集》一、二卷出版;策划“首届国际中国艺术博览会”,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名人作品邀请展;
1994年主编《21世纪世界美术书法家大全》出版,书法作品在韩国展出;
1995年与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合作主编《中国当代名人录》出版;
1996年主编《国际现代书法集》第三卷、《国际文化大系》、《中日书法名家作品精鉴》、《中日书法家作品汇观》等出版;书画作品在日本、英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等地展出;率领中外名人考察团赴东南亚各国考察,在新加坡艺术中心发表演;水墨作品获英国艺术大展荣誉奖;
1997年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艺合作主编《20世纪国际书法作品精鉴》;作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修《市场心理学》、《文艺学》,完成硕士课程;
个人事迹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台湾、哥伦比亚电视台、《书艺》、韩国《书通》刊载、报道;接见各国艺术家访问团、各艺术协会会长三十余次;在泰国、马来西亚策划举办“国际艺术研讨会”,并发表演讲;主持策划人民大会堂第一届华人艺术研讨会,并发表两个小时精采演讲;策划举办北京大学书画学术展;出席中日书法史研讨会;参加美国德克萨斯州北美年会并获杰出华人贡献奖。
2015年欧洲巡展,在欧洲掀起“张明水墨汉字热”;2016年将在欧洲六国进行——“张明水墨汉字及彩墨版画艺术巡展”。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s
进入论坛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