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净似水 · 一句佛陀做大舟”--敦煌游记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这是诗人杨慎对于敦煌的描写,带着儿时的向往与多年的梦想,我终于踏上了这方神奇的土地。
敦煌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飞天艺术的故乡,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历经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汉风唐雨的洗礼。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历史文化景观,更是东方艺术璀璨的明珠。
敦煌,这个名字对于任何人都有耳闻,但闻名不如身临其境去感悟她博大的文化内涵与静寂又赋予永久生命力的精神。流连于莫高窟:那一个个洞窟、那一尊尊塑像、那一铺铺壁画,仿佛就是在观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变迁,不禁使人感叹世事的更迭、变幻,不禁使人陷入无限的幽思与畅想。莫高窟的壁画多取自于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的自然描写。这些壁画技艺精湛、墨彩灵动、线条飞舞、造型生动,诚为"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能够有幸观看这些壁画,带着敬畏之心临摹几笔,仿佛就似与古人对话,身在其中,异世通心耳。而更深刻的内涵与艺术精髓,是需要我用一生的努力来领悟与分享。
带着对敦煌梦境如痴的追逐,我由向往、了解,再到熟悉,浏览的每一道风景,缓慢的每一个脚印,好像似在一步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在那神秘的面纱下似乎又埋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每看一眼、每画一笔,都会收获太多的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悟。沉浸在这人类文化的星河里,怎能不使人痴迷的流连忘返。规模宏大之洞窟,技艺精湛之彩塑,内容丰富之壁画,这是人类数千年来的文化结晶,我很欣慰,我能置身于此。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描写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的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莫高窟中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形象各异的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之一,即便是模仿人物中的一颦一笑、举止动作,都会让我如获至宝,百看不厌、百写不倦。
余秋雨先生这样描述莫高窟,洞窟依旧壮观,塑像、壁画依然不言,我们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静静地看着敦煌千百年来的变迁。千百年前第一刀的划下,开启了千百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它并非炫丽的外表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只因它已成为了一种仪式的、人性的、深层的蕴藏;张大千先生也被敦煌所征服,他说:"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我们可以说,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代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展史,换言之,也可以说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敦煌壁画早于欧洲的文艺复兴约有一千年,而现在发现尚属相当的完整,这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奇迹!"
敦煌深藏于大漠深处,恰如仙子遗落于凡间的明珠,虽落贫瘠之地,千年的岁月流转、日月变换、沧海桑田,却难掩它的光辉熠熠,古今圣贤无不为之流连喟叹。它像一个梦,让人不忍打扰,近距离接近时,让人感叹了历史又感叹了自己;它像一个双面镜,一面照着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一面照着自己;让我反思和自省……我该得到什么?我该放弃什么?我在等待着什么?我又怕失去什么?我忽然明白,父母给予了我生命,原是来感恩和创造的!我不再需要什么名利的诱蚀、物欲的贪婪,我只需去创造我生命中那个大树临风般的意境和神奇,来圆我父母未完的梦境,来走完我父母还没走过的路,于是我懂得了创造这亘古永恒的艺术缔造者们,该是何等的心境与释然。……
附作者简介及其绘画作品欣赏:
商树春,现就职于吉林警察学院、吉林省民族画院副院长、自名画室“大树临风堂”。1967年10月10日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199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2011年就读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攻读硕士1992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商树春画展”1994年10月,国画《浮生》入选“纪念国庆45周年吉林省美展”1997年7月,国画《关东风情图》入选“东北三省国画联展”2004年8月,油画《走在路上》入选“庆祝建国55周年吉林省美展”,获三等奖,同时被选送“第十届全国美展”2007年10月,吉林省电视台作“警营中的艺术家——商树春”,专题2009年,绘画作品十五幅发表于《中国美术》第二期2012年,国画作品八幅在公安部综合服务大楼永久陈列2013年,国画《南门立木图》入选公安部“全国书画名家精品展”2013年,《商树春绘画作品集》出版。
绘画作品欣赏
敦煌盛唐壁画临摹60×30cm.jpg
敦煌之渡海图60 30.jpg
敦煌万佛图50×2m.jpg